毛五行中属什么颜色?
“五色”是古人根据五行学说,以五行属性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颜色为青色、赤色(橙色)、黄色、白色、黑色;并以此划分的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以及对应的五官——青阳、炎天、暑月、白露、霜降。 而中医讲究的“五色”是相对“五行”“五脏”而言。即:
1.“五色”是指绿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五个颜色的意思。
2.“五色”对应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
3. “五色”对应的是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
4. 五色的过度就是五志——“怒、喜、思、悲(恐)、惊”。 “有色”与五行、五脏、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木——青色:怒 火——赤色:喜 土——黄色:思 金——白色:悲(恐) 水——黑色:惊
一、“五色”对“五季节”的影响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聪明之人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不要使自己的情绪受外界影响。
二、“五色”对“五官”的影响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官与五色是有具体规定的:
1.“青睛”:肝的血盛,其色如苍碧。
2.“赤颜”:心的血盛,其色如朝霞。
3.“黄须”:脾的土盛,其色如罗敷。
4.“白晰”:肺的金盛,其色如凝霜。
5.“黑须”:肾的水盛,其色如重墨。 三、“五色”与疾病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朋友、同学或亲人,看看他们的脸色如何——是“有色”还是“无色”,或是“虚色”,这对了解他们的健康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有色的表现 当人体内某些功能不稳定、处于失衡状态时,人体就会释放一些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再由大脑发出指令调节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使机体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
这时,人体就会出现一些有色的症状:在皮肤表面表现为斑、痦子等;在眼睛周围则是黑眼圈;在嘴唇周围是嘴角纹加深的“苦相”等等。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提醒人们及时地调补调养,以免疾病发生。
2.无色的表现 当人体内脏功能衰退时,人体就无法正常地释放信息,也就不会形成有色的症状。此时,人体就如同一台失去了操作人员的机器,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各种功能紊乱,各种代谢废物堆积,身体就逐渐呈现出一种无色的症状:肤色枯槁没有光泽、两眼黯淡、皮肤干燥粗糙、毛发无光泽、嘴唇干裂脱皮……
随着这种状态的持续,身体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疾病就可能找上门来。 四、预防胜于治疗 所谓“五色”养生,就是要根据“五色”的不同性质,分别对待,以防正气耗伤。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1.令色彩缤纷的生活与健康的体质同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保持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身体也会随之轻松而不易患病。
2.令节制有度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形影不离。 无论是“五色”中的哪一类,只要是过犹不及,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树立“合理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的科学生活方式,让健康时刻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