嚅字五行属什么?
“嚅”的繁体字是“嚥” ,在《康熙字典》里,“咽”字的页码是中第1257页,部首是“血”字头,说明“咽”的字形最早出现在宋朝。
根据字形演变来看,“咽”像一个人张着嘴,正在吞东西的样子;而“嚅”则是将“咽”上下结构拆解后重组而成的新字。由字音和结构来判断,“嚅”比“咽”更为古老。 现代汉字中,“咽”除了表示口部器官外,又增加了“声音低落”的意思。于是出现了这两个字通用的局面。
但在古代,“咽、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字。从金文到小篆的字体演变来看,“咽”字上面的“卪”(即现在“让”或“允”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表示臣服的符号,下面部分的形状很像一个侧放着的“口”字。这个“口”字是说话和吞咽的象征。因此“咽”的本义就是说话和吞咽。
《说文解字》里有“咽,声也。从口,从血。血所以滋养口,故声托之”的解释。“血”在这里不是指生理上的血液,而是指以血为本源的生命力或者是营养。段玉裁注疏时说:“凡声气郁而不舒者谓之咽。”也就是说,只有因情绪等因素导致声音无法顺畅发出的才叫“咽”。
“囁”的“聶”字旁是个会意字,表示小人卑贱无能,只能挨近大人才能讲话。“疊”是言字底,表示话说完了再重复。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话说了又重复,而且重复的话又不好听,这就是“囁”的意思了!所以“囁”的本义是细弱、模糊不清的哭声或者说话声。《说文》里说:“囁,小语不可听也。”
从“咽”“嗫”的本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在古代人的观念里,说话和吞咽这两件事应该是由同一个器官来完成的。否则,如果喉咙里面只进不出,那岂不是要胀死啦? 所以我认为,“嚅”字应该与“咽”“囁”一脉相承,都表示说话和吞咽的意思。
至于五行属性嘛,我是这么认为的——“咽”属木火,“囁”属水木,“嚅”属水土。因为这三个字都是由两个偏旁和一个中心笔画构成的,而每个偏旁都代表着一个字的所有笔划的五行性质。比如“笑”字的五行就属水;而“哭”的五行就属木。“咽”的口字框和里面的舌字均属于土行,所以五行属性为土木。同理可推知“囁”的五行属性为木水;而“嚅”的五行属性为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