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和什么生肖有关?
我来讲一个比较冷的知识—— 端午节的原型其实是夏至,而不是屈原。
先来看一幅二十四节气图 可以发现,冬至、春分、秋分、立冬这四大节气是横着过的。因为他们对应的是“四立”。而夏至、小寒和大寒是竖着的。
可以注意到上面提到的大寒和小寒也是冬至和春分的反节。那么夏至就应该是秋分的反节了。然而并不是!中国古人是用“仲夏”“孟秋”来表示四季中的两个月(仲夏即农历五月,孟秋即农历八月)因此夏至其实相当于立秋后的第一个节气处暑。
那为什么会有夏至呢?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夏至点向南移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
我们过端午节是为了庆祝夏至的到来。但是古人在冬至和夏至之间还过了好几个节气,这些节气在现代阳历中分别是12月22日,6月21日和8月7日或8日。而在古代,每一个月初一都要祭天,十五要祭月。所以,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一个月以后,月亮最圆的一天就是中秋节。而从夏至开始,这一天天黑得越来越早,到立秋之后甚至到了傍晚六点天就完全黑了。因此有“立夏三天敢买鞋,芒种不到不种地”的农谚。
下面来讲讲这个节气的名称来历。
“端”字有“初”的意思。也就是说,过了一个正月和一个二月,到了三月的时候阳气才“端”正起来。而农历五月正是仲夏时节,所以称为“端五”或者“端阳”。到了周朝,人们又用“午”代替“五”。因为“午”有“正”的意思,而“阳”正好在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