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有哪些景点好耍?
绵阳有好多好玩的,我随便说几个哦! 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就是由108个山头围成的盆地,四周的山峰犹如用斧头砍出来的一般,山体光秃陡峭,所以有“一尺泉水十里潭”、“山似华山,路如蜀道”之说。境内自然风光十分美丽,自然景观奇秀壮观;人文景观独特丰富。主要景区有人类第41次世界遗产大会会址——永昌堡(北川新县城)、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羌城遗址、亚洲第一坝——狮子口电站库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朗格碉楼群等。目前北川县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主要有5处。其中以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的北川新县城——永昌古城,2009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称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九皇山,有古羌城、西羌文化街、西羌酒店、情癫大圣乐园、情人桥、猿王洞等景点。还有被誉为“亚洲第一坝”的国家重点工程—狮子口电站水库以及中国西部最大的高山滑雪场之一安昌河峡谷冰雪运动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平武县:平通河两岸是平武县的腹地,也是平武最具魅力的部分。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高达76%以上,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仅野生植物就有193科、985属、2965种。珍稀植物有活化石植物银杏、珙桐等多种,珍贵药材有冬虫夏草、黄连、天麻等100余种,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羊等国宝级动物和红腹角雉、小灵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十种......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东邻绵阳市区、南靠江油市、西北与北川羌族自治县相连,西与四川省茂县接壤。总面积113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8万人,辖16个乡镇(2004年底)。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多,河谷平原广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矿藏资源有煤、铁、大理石等。旅游资源有罗家寨煤矿、罗浮山上清宫、花荄镇药王庙、塔子山林海、白水湖水上游乐中心。 安州:地处龙门山脉东端,涪江河畔。东与江油市交界,南临湔江与彭州市相望,西接绵竹市,北连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区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1122平方公里。下辖2乡9镇1街道,区政府驻地花荄镇。安州区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六年置郪县至今,历经2100多年。区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始建于东汉的千佛寺,兴建于唐代的宝塔、文庙,重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罗浮山道教宫观,重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观音寺,保存完好的唐塔汉坟等。同时,这里也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江油市: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涪江中游,是川东北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距绵阳市30公里,距成都市160余公里。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和绵阳市的平武县,南连绵阳市游仙区,西接德阳市什邡市和绵阳市的绵竹市,北靠绵阳市安州区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现辖18个镇、7个乡、3个国有林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4.8万,是四川省人口大县之一,是全国首批改革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科技兴县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中国西部魅力之城。
绵阳城区: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涪江中上游,绵阳城的得名源自绵山和涪水,“绵”来源于绵山而“涪”则源于涪江。因地处蜀道故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03°45'~104°45'、北纬30°42'~31°44'之间,东邻重庆,西接成都,北交广元,南下眉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市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人口529余万,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拥有西部最高的海拔高度和最洁净的空气质量、最清洁的水质和最蓝的天际线。 梓潼县:秦朝始设梓潼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以“才子之乡”享誉天下。境内的文昌庙是天下文昌祖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海内外游人达数十万,并先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七曲山彩亭)之乡”“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盐亭县: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嘉陵江上游,涪江流域中部。东南与遂宁市大英县、射洪县毗邻,西南与南充市蓬安县、高坪区接壤,西北与绵阳梓潼县、三台县连接,东北与广元市旺苍县搭界。县域东西长68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1685.1平方千米。
三台县:三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建崇宁县,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宁昌县为潼川郡,取“四海晏安,民得所愿”之意,唐武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改为梓州。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至今仍沿用此名。 三台县属四川省绵阳市管辖,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段右岸,全县国土面积为2016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末,总户数15.9万户,总人口83万余人。辖34个镇乡场,155个村(社区)委员会。 三台素有“川北粮仓”之美誉。截至2012年,全县耕地保量为98万亩,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