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冼俊慧冼俊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余县景点有: 南安府古城墙遗址,位于大余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扩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原城墙高厚各五米、周长三公里多,有城门六座及瓮城。清初,因兵祸水患而逐渐坍塌。现存遗址大部在今环城南路和南安河两岸,长约400多米,高约5米左右,上覆青砖、城砖数万块,东段有一段基脚、基础尚存。 东门楼建于明代。1986年在南门街中段新修了一座仿古式石砌城楼,高12.6米,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8.3米。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余县城西南端,距县城约2公里。峰峦叠嶂,古树参天,常年云雾缭绕;有“晚云衔日”等九十二处胜景;有“章江第一险滩”——龙南小蓝水、千年银杏树王、“赣南十八洞”之一的“黄龙洞”等自然奇观。唐代高僧腾云曾在此结茅传道,建有“梅岭寺”遗址。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曾驻节于梅岩下,留下了《游梅岭》、《梅花》等佳篇。 丫山风景区 丫山风景区,即南安岩,俗称“丫山”亦称“西华山”或“西华山岩”。在大余县城东北10公里的梅岭西麓。主峰海拔1090米,是赣南六大名山高姑山的最高峰。相传东晋时,大余令郭君曾在此建南安寺,故又名南安岩。据《赣郡金石志》载,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僧人慧崇来此重建寺庙,并凿“福圣泉”,后僧徒云集,寺庙不断兴建和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佛教道场之一。

宋、元时期,先后有7位皇帝颁诏封赐。鼎盛时,有寺宇25座,僧尼数百人,现仅存寺庵遗址和部分摩崖造像。主要景点有“灵运草堂”(又称梅林亭)、“卧龙潭”、“观音阁”“虎跑泉”、“罗汉谷”、“丫山书院”、“飞凤亭”、“望狮亭”、“放生池”、“聚鹤坪”、“会仙桥”等数十处。 丫山自古便是游赏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赞曰:“道人爱幽寂,结屋依丛木……山中无甲子,把酒对流霞……”。 丫山历来为旅游胜地,素有“江南圣地”之称。它以生态游为主线,是集森林氧吧、天然乐园、宗教佛国、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梅关古道 在大余县城西北郊1公里处,有座著名的梅岭,梅岭又叫梅山,梅关、梅关古道、梅关古驿道就是由梅岭而得名。梅岭是大庾岭南面的分水岭,也是赣粤两地的分界岭。梅岭的得名源于一种叫梅树的植物,这种植物开的花为白颜色,而且有一种清香的味道,所以,人们为了表达对这种花的喜爱,就把这座山命名为梅岭了。 大庾岭古为五岭之一。早在秦代就设大庾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改为大庾亭,取大庾岭之意,故名大庾岭。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又改为大庾邑。由于大庾岭地形独特,是赣粤两省天然屏障,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因而自古以来就建有驿站,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十分繁华。

大庾岭古驿道从梅岭北麓的大余县进入江西,沿南岭山脉经南雄珠玑巷到达韶关。这条古驿道始于汉朝,繁荣于唐宋时期,止于清朝末年。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立关口,屯兵把守。到民国时期,随着交通状况的变化,大庾岭古驿道逐渐衰落,被现代公路所取代。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康府城隍庙 位于赣州市南康区东山街道南津社区南丰路5号(现为区政府驻地)。据记载,唐开元廿三年(735年)设南康郡治于此,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移郡治至虔州(今赣州),改置南康军至此,南宋绍定元年(1228 年)升为南康军治,元代设南康路治于此,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设南康府治至今。明清时期,城隍庙屡毁屡修,现存建筑系清代光绪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20平方米,建筑面积768平方米。主体为二进院落,布局严谨大方,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前门、天井、大门、仪门、正殿,两侧有厢房配殿。

红三军团旧址 南康市红三军团指挥部(现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南水社区莲塘下组),位于赣州市南康区东山街道南水社区莲塘下组。该村四面环水,林木葱郁,风景秀丽,是一座具有典型赣派风格的村庄。

禹勋魁禹勋魁优质答主

一,梅岭风景区 (1a)、梅岭温泉 (2b) 有山有林有水有花有景的地方;可以泡个舒服的温泉放松身心;也可以去爬梅岭玩雪赏梅花。

二,三叠园 三叠公园在县城北郊的浮江乡境内,由“三叠岩”与“三叠泉”组成。 “三叠岩”是一个巨大的石灰岩石山,高约50米,因形如三叠而得此名。它是一座天然石景,集奇、险、灵于一体。 “三叠泉”从石山上倾泻而下,泉水清洌甘甜,终年不绝。 “三叠潭”内还有一块状如水滴、光滑可鉴的大卵石,被当地人称为“仙鹅”;其周围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菖蒲草和蕨类植物,构成了一个幽静的绿色世界。 在三叠峰顶有一棵古松,树根盘绕,树高约二十多米。据当地人说这棵树已经有上百岁了。

三、丫山风景区 离县城大约18公里,是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地。整个风景区以水为主,山为基,林为脉,水光山影,相映成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