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全家福干什么?
生活中,去幼儿园报名,或者给孩子办入学手续时,总会要求带上“全家福”或者“家庭照”。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上幼儿园或者到小学报名,要带“全家福”或者“家庭照”。
对此,武汉百步亭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蔡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与孩子过分亲密,很少重视对孩子独立性、自制力等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些家长对孩子难免嘘寒问暖、溺爱有加。孩子到了人生第一个“分水岭”,往往无法更好适应集体生活,具体表现如嫉妒心强、敏感、特别爱“显摆”、粘着父母等。
武汉工程大学阳光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杨雪梅,则分析说,对孩子来说,在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里,如果父母不能与孩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心理距离”,那孩子即便在幼儿园期间获得了更多的照顾,未来在小学因为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就容易显现出“不适应”。
杨雪梅指出,孩子过小的年纪便进入学校接受集体生活,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在受到环境的变化、老师的管理、同龄人的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时,极易形成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其实,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脆弱。”蔡颖谈了自己的看法,“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往往会使他们养成一些坏习惯,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也会不自觉地把家长灌输的一些观念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在幼儿园里就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而这些习惯正是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的期望的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热爱劳动是很好,但不能把它简单地演变成单纯的口头言语和行为,而应把它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子女从小就懂得‘勤劳’是一种美德。如果家庭教育不当,对孩子的品德和个性发展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杨雪梅表示出对“在幼儿园要全家福干什么”这一现象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