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会有厌奶期?
小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次“不爱吃奶”的情况,每次持续时间不等,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个周甚至更多。家长很担心,害怕孩子出现饿肚子或者营养不足等情况。 其实,这都属于孩子的生理性厌食期,是完全可以自行恢复的。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并不是孩子“不吃奶了”,而是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专注地、大量地吃奶了。孩子的胃口其实并没有明显变化,只不过是对吃的兴趣不再那么高而已。
宝宝出现厌奶期一般会有以下两个阶段:
1.前厌奶期(5-6个月)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他对食物的兴趣开始分散。另外,这时候孩子的口腔运动能力和咀嚼能力也开始发展,他会喜欢上了咬东西,于是玩具、手帕等一切可以放到嘴里去的东西都会被他放进嘴里尝试着咬和嚼。由于孩子的唾液分泌量增加,口中细菌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孩子会喜欢舔嘴唇、舔手指、舔牙床。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需求量和进食心情,导致孩子出现厌奶的现象。不过,家长需要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食欲没有那么好,但消化吸收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孩子体重增长正常,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就不必着急,顺其自然就好。
2.后厌奶期(8-9个月) 这个阶段的厌奶往往是由对食物的厌烦所致。对于大人精心制作的各种美味佳肴,孩子可能毫无兴趣。即使强灌给宝宝吃了,他可能也会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全数吐出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家长过度喂养导致的。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这个阶段的厌奶并非完全由生理原因所引起,可能是心理因素作祟,比如对吃饭感到难受或恐惧。在纠正宝宝的厌奶期时,需要家长的引导,告诉孩子吃饭的乐趣,让孩子慢慢地重新喜欢上吃饭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