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的药有副作用吗?
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目前临床常用的为第二代和第三代,副作用都较小。 第一代抗过敏药主要有胺盐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具有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还有致突变、致癌性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第二代抗过敏药主要有: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吡嘧司特钾(比哌酮)等 对血清素能神经通路有阻滞作用的药物:多塞平、酮替芬等 组胺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 第三代抗过敏药主要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抗嗜碱性粒细胞炎性介质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吐根碱等
以上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均可以出现副作用,但大多数都比较轻微,停药后症状消失。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头晕、疲劳、思睡、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也有病人出现轻度皮肤湿疹样改变,停药后消退。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以及肝脏代谢的变化,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
另外,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及小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无论是哪类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应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随意增减药量,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