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有哪些风险?
基金定投最大的风险在于无法预测市场,从而错估了投资期限和收益风险。 任何金融工具都有其适用场景,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风险问题。例如对于股票来说其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贝塔(β)来表示,对固定收益来说其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违约距离CD(Credit Distance)来表示,而对于基金定投这种“聪明”的投资方式,其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计算呢?
根据上文提到的主动管理基本定理,我们将其推论到基金定投上可得,期望收益率R_\mu = \sum_{i=1}^{n}{r_if_i}\mu + R_\tau^2\sigma_{\tau}^2 + \sum_{j=1}^{\infty}{{\omega_j r_j f_j}^2\sigma_j^2 \\ 其中,\sigma^2_\tau 为跟踪误差,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sigma_j^2为行业偏差,反映基金经理的行业选择能力;而\sigma^2 为信息系数,衡量了基金的决策质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基金定投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部分——基金的表现(\text{RF}) 和标的资产的波动率( \sigma )。前者反映了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而后者则反映了投资环境的风险状况。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只要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产品并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定投,那么达到预期的收益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首先,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哪一种基金能带来更高的回报,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事先确定\text{RF} 的值。其次,不同标的资产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波动率也是难以估计的。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很难判断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投资策略。如果\text{RF} 的波动率大于投资者的承受能力,那么即使选到了较好的基金产品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同理,如果 \sigma 的波动率超过了投资者的承受范围,那么无论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时间点开始定投,最终的结果都会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