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生肖哪年生?
生年待考,大约生于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7年),卒于蜀汉后主延熙元年(公元238年)。 孟获又名孟古,官名孟获,是彝族古代首领的姓氏之一。东汉时,西南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都有姓“孟”的。 南夷部落首领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孟彦,曾随东汉攻伐凉州,因功被任为越骑校尉;
东汉末年,益州郡不韦县(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有位叫孟获的人反叛朝廷,朝廷派梁鸿讨伐,孟获被打败,梁鸿进占益州郡。这件事《晋书》卷十一云: “桓帝即位,以滇池一带地方偏远荒凉,乃拜梁鸿为征西大将军,率领步兵、骑兵数万,前往平叛。 到了蜀汉时期,益州郡的郡治迁到滇池边上,又名为滇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吴国张昭《献帝纪》中说: “孙亮建兴三年,魏明帝派遣大将王平西征蜀汉的姜维,姜维退守剑阁,王平围攻不下,便留下王平屯兵白水关,自己回师洛阳。 这一年,孙亮任命李福为益州刺史。李福到达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阆中)时,正遇上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
李福受命前往吊唁,并代表孙亮视察军情。 李福一到蜀汉,便与姜维商议攻打魏国的事。当时魏国正在与新附的公孙渊作战,无暇顾及蜀汉。李福建议姜维趁势出兵取凉州,再图进取中原。不料这个计划还没实施就遭到了拒绝。原来,这时已经担任尚书令的大臣邓芝,因事先得知了这个计划,已先向刘禅上了封事,指出此行不可。 刘禅采纳了邓芝的建议,下诏让李福返回。李福便匆匆东归。 按说这次出征没有任何功绩,但李福却受到了孙亮的奖赏。这是因为他们这一次出使,成功地探明了姜维的策略和虚实。
李福的功劳就在于他没有贸然进军,从而确保了东吴边境的安全。 孙亮对此特别满意,对李福说: “君之功赏,不在行师,当以其劳,加封百户。”于是,李福被赐爵关内侯,增加食邑一百户。 而让孙亮大怒并差点斩首示众的唐咨,因为他是曹魏皇室后裔,按照汉朝的制度,理应诛灭。但因为孙亮刚刚即位,不愿大开杀戒,便把唐咨囚禁起来。不久,又把他流放到广州。
孟获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以及民间艺术形式中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最早出现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陈寿原文未引用的西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一书中。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无孟获生平记载。
孟获的活动年代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所引《汉晋春秋》一书。孟获作为永昌豪强雍闿的从犯,参与了后者发动的叛乱,当在公元225年被诸葛亮收降,此后作为蜀汉地方首领,协助南征蜀将帮助镇压当地民族的抗汉斗争达7年,故孟获生活的年代为公元190年前后至240年左右。
孟获生肖为虎。孟获生活在公元190年前后至240年左右,即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孟获作为当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头领,在诸葛亮南征时被七擒七纵,终于“泣拜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永昌豪强雍闿,字孟侯,建宁人,“少仕郡将吏”,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有能,多权数,任永昌(治今云南保山东北永子)太守,曾两次率郡兵随讨贼中郎将朱隽伐益州(今四川成都)本土豪强反叛者高氏兄弟,及讨伐汉末益州牧刘焉的部下周群等,均有功。诸葛亮执政期间。雍闿不愿受中央节制,竟与旧部孟节共谋,上表废诸葛亮,奏章未达,便先叛变,杀死建宁太守朱汉,自号建寧王,派人迎接吴将孟琰为副将。
建兴三年(225),雍闿派兵到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昆明南),邀请豪贵宴饮,乘机将他们都杀死,完全控制了云南地区,继而派人到庲劳接南越王朱元,打算与之“合兵绝度索,破汉草市,收金为库兵”。不久孟琰病死,吴派来继任者韩嵩及蜀郡人张裔还军江东,惟朱元等在蜀兵追讨中逃往蛮族部落,在“度索”和“金库”筑起堡垒自固。
当年春,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决定乘朱元等势力未稳,南中内斗激烈之时,亲自率兵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击三郡四章,派庲降都督马忠击败牂柯郡反叛首领邪平夷王珂,在越巂南夷置建寧郡;又派庲降督、庲降都督收降南中大姓吕凯、董荼那、沐伦等。诸葛亮率大军进攻滇池地区。次年,雍闿被孟获杀害,孟获代立。由于诸葛亮的正确决策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南征进展顺利,孟获又被生擒七次。
由于诸葛亮对南中不“灭治”,而采取宽和的政策,“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故“令军中募生得获者,购之数千万”,将孟获释放,问曰:”公,乃慕名而敌人,窃不自量,今三战七擒,自当服矣,不敢逆命。“亮却说”本欲便放汝回,恐言不信,故三战三擒,令汝等深知我军虚实。今至南中,心服,实可教化矣,非欲使如周朝的微子、楚王子反也,但令自守,不复像雍闿等为乱于国耳。“因此孟获感激”泣拜:“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并“请为前部”。使“终亮之世,其夷不复反”。